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点亮科学梦想,激发探索勇气

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点亮科学梦想,激发探索勇气

作者:孙宏艳

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对我国近6000名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状况进行调研后发现,以下现象亟须重视:以课堂和校内知识学习为主,看得多做得少;课外体验与实践少,去科技场馆少,参加课外科技小组少;女生、农村和中西部学生接受科学教育机会相对较少;未来从事科学技术职业的意愿不强。

切实加强科学教育,必须重新认识科学教育,全面深刻地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并找准定位。科学教育不只是学校里的科学课,不只是知识点和作业,也不能仅作为考试加分项。科学教育要达到知、情、意、行四个维度的有机统一,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实现科教兴国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此,必须从多个维度着手,切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科学教育地位做加法。要通过完善的政策设计进一步提升科学教育的地位,改变把科学教育作为副科甚至“副科里的副科”的现状。放眼世界,英国、美国、新西兰、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出台了科学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或科学教育振兴法等法律法规,美英法德等国家把科学课与语文课、数学课并列为小学三门核心课程,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参考。

科学探究实践做加法。很多孩子对科学本来有着浓厚兴趣,但由于缺乏体验和实践的机会,越来越感到科学离自己很遥远,兴趣也随着年级升高而逐渐降低。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要多给中小学生提供探究与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探索中形成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科学梦想做加法。科学教育要把树立科学梦想作为重要目标,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引路人和筑梦人,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科学梦想,勇敢追梦。很多孩子小时候想当科学家,随着年龄增加兴趣减弱、缺乏信心,更不敢有科学梦。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增加科学教育课程的弹性,重视科学兴趣的培养,强调科学意识与科学精神,避免科学教育局限于大量知识记忆或专注考试成绩。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重在全纳”,因此要扩大科学教育的辐射面,使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中小学生都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科学教育资源做加法。目前,教师和家长往往更重视学校科学教育,忽视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因此,要大力拓展科学教育场所,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从线下到线上,都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不仅要重视课内科学教育,更要重视课外科学教育,要把日常生活、社会环境都变成科学教育的大课堂,用“大思政课”“社会大课堂”的思维开展科学教育,盘活教育资源,使校内外科学教育有效衔接、互为补充。

做好以上几道“加法题”,需在四个方面采取行动。

第一,尽快完善和推广科学教育国家标准,在师资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有所倾斜。对科学教育要有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实现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保障科学教育的连贯性。要走出“重视知识学习忽视体验实践、重视考试成绩忽视能力素质”的误区,提高全社会对科学教育价值的认知。要把青少年感兴趣的、时代特点突出的新技术、新产品等与传统的科学教育有效衔接,如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航空航天与工业、农业、制造业等方面的创新相结合,引导学生加深对科学价值的认识。教师和家长还要善于把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与其未来职业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渐树立稳定的职业理想。

第二,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工作者的社会氛围。加大对科学家、普通科学工作者的宣传,用中小学生易于接纳的方式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让科学精神流行起来,营造浓厚的科学教育氛围。积极树立科学工作者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增强科学工作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第三,发挥学生科学探索的主体性。从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为其提供更多互动与实践的机会。应注意科学教育的综合性与时代性特点,使其与生活、时代密切契合,增强学生科学兴趣的持久性。家长和教师应在生活中经常与学生讨论科学话题,使科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第四,强化激励机制,争取更多社会资源,夯实科学教育支持系统。科学教育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实施,需要更多社会资源参与进来。科研机构、企业、重点实验室等都可成为科学教育的支持单位。学校可通过与企业、科研单位合作、共建等方式,争取更多的科学教育服务。家长也要用好家门口的教育资源,如博物馆、农场、社区等,鼓励孩子以兴趣为出发点亲近科学,而不是以升学为目的参加科技活动。政府部门可通过激励政策推动高科技企业等参与中小学生科学教育。要明确学校、家庭及社会力量在科学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以便更好形成合力,点亮青少年的科学梦,让科学梦想闪耀在青春的天空。

《光明日报》

上一篇:专设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特许经营条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
分享到:
最新文章
热门
最新推荐